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题:横滨山手中华学校:生于革新求变时 勇立潮头百廿载
作者 门睿 于淇
1898年,在孙中山“教育救国”思想的感召下,世界第一所近代华侨学校在日本横滨建立。120余年间,这所学校几经变迁,成为如今的横滨山手中华学校,依旧站在引领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潮头,探索不止。
19世纪末,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前身“大同学校”建立时,海外华侨教育还普遍沿袭传统私塾模式,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儒家经典。在日华侨华人为求变革,探索新式教育,一手创办大同学校,开设9门近代化课程,首推男女学生同班,就此开启世界近代华文教育先河。
此后,学校经历曲折,师生分散又重聚,校舍毁坏又重建,几经更名后在1957年定名为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并沿用至今,成为日本五所全日制华文学校之一。
“我们跨越三个世纪的办校历史无可替代,但积累下的教育经验和模式可供广大华教同仁借鉴推广。”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校长张岩松告诉中新社记者,当前,海外华文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,海外华校只有团结起来,集思广益,才能探索出可行的应对路径。
华校转型趋势虽早已显现,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按下了加速键。
2020年2月26日,考虑到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,疫情形势日渐严峻,张岩松做出了休校、改上网课的决定。
彼时日本口罩短缺,许多人因缺少防护感到恐慌。忙于转向网上教学的同时,学校还将热心侨胞捐赠的口罩免费邮寄到每位学生家中,以解燃眉之急,许多学生家长因此感动落泪。
“面对冲击和挑战,我们最有效的武器是团结,要稳住人心。”此后几个月,张岩松一边追踪疫情,一边安排线上课程、组织教师培训,学校形成成熟的线上教学模式,也获得家长认可,当年招生报名人数创历年新高。
“团结、挑战、创新、引领。”张岩松如是总结疫情下转危为机的心得。但他同时表示,虽然海外华校在疫情中积累了一定的线上教学经验,但华校转型升级是更为宏观的时代课题,实践中的海外华文教育从业者仍然对未来发展道路感到困惑。
为了探索海外华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,张岩松于2020年底发起成立全球华校联盟,希望形成全球华文教育共同体,凝聚群体力量。
“联盟筹备成立时,全球各地的华校代表不顾时差,几乎‘随叫随到’地参加线上会议。”张岩松表示,这些华文教育人有着同样的坚守与执着——让中华语言与文化在海外代代传承。
“海外华文教育最终要实现‘育人’,这与教书完全不同。”张岩松认为,海外华文教育要传承的是“勤劳奋斗、自力更生、包容开放、进取创新、团结互助、诚信守则、敬祖爱乡、善邻友好”的华侨华人精神,无论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,还是120余年来始终引领新潮的横滨山手中华学校,都是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传承至今。
“海外华文教育应当在技术上实现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数据化和智能化,通过转型升级赋予每所华校‘自我造血’的生命力。”张岩松表示,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凝聚力与影响力,形成辐射全日本华文教育组织的华文教材中心、华文教师培训中心和华裔学生活动中心,并依托全球华校联盟的交流机制,将实践经验广泛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华文教育工作者。(完)